NS OLED的进化程度到底如何?来看看历代掌机的代中改良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game boy机型 NS OLED的进化程度到底如何?来看看历代掌机的代中改良

NS OLED的进化程度到底如何?来看看历代掌机的代中改良

2024-06-30 15:3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NS的机型进化都是围绕掌机体验展开,本文我们通过回顾历代掌机的代中进化,来看看NS OLED的进化程度。

【文:暗铃 / 编:马修】

NS OLED发售,让NS家族又迎来一款全新机型。作为家用机来说,其输出到显示设备上的效果并无任何进化;然而从NS另一个身份——掌机的角度来说,则是一次稳扎稳打的代中改良机型,本文将与大家一起回顾各时代掌机的各种代中机型。考虑到Game Boy之前更多是游戏捆绑主机导致外形各不相同,我们就从Game Boy说起。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

※本文为投稿,仅代表作者观点

GB(Game Boy):从减肥改良到彩屏新体验

GB发售于1989年,采用八位处理器,屏幕为无光源STN反射型液晶屏。得益于任天堂对掌机续航及游戏阵容的准确定位以及《宝可梦》在1996年为该主机带来第二春,使得GB的寿命超过10年,期间推出了GBP、GBL、GBC三个机型。

GB、GBP、GBL与GBC

GBP(Game Boy Pocket)

发售于1996年,缩小机身,并对屏幕进行了一定的改良。

GBL(Game Boy Light)

1998年4月发售的仅在日本推出的机型,自带光源让玩家省却了要对光的麻烦。

GBC(Game Boy Color)

1998年10月发售的新机型,得益于TFT彩屏技术的成熟,GBC终于没有因为使用彩屏而大幅拉低续航。完全解决残影让GBC相比之前版本相比甚至有“豁然开朗”的感觉。为了对应彩屏升级,该主机的处理器、内存也都进行了小幅升级。中后期还出现大量画面色彩更丰富的GBC专用游戏。

光线充足时初版GB与GBC的画面显示对比NGP(Neo·Geo Pocket):匆忙应战彩屏化

NGP是SNK在1998年10月推出的黑白屏掌机,完全根据2D格斗游戏打造,采用16位处理器以及摇杆,带来了早期用掌机玩格斗游戏的最佳体验。因为仅比GBC发售早一周的时间过于尴尬,因此黑白版发不到半年,SNK便又匆忙推出了彩色版的NGPC。

NGPC(Neo·Geo Pocket Color)

与原版发售日非常接近的彩色版NGP,其他都与NGP相同。

专为2D格斗游戏打造的掌机NGPCWS(Wonder Swan):三阶提升但生未逢时

WS是Bandai于1999年3月推出的掌机,也是GB之父横井军平的遗作,设计上完全符合横井军平著名的“枯萎技术的水平思考”,依然采用黑白屏,支持横竖两种玩法则是其特色,初版之后陆续推出了WSC、SC两个机型。

WS家族:WS、WSC、SC

WSC(Wonder Swan Color)

2000年12月发售的彩屏版WS,首月销量相当成功,不过2个月后随着GBA的发售,WSC的成功并没能延续下去。

SC(Swan Crystal)

2002年7月发售的WS最终改良机型,屏幕效果更优秀。

WS掌机的最终形态:SC(水晶天鹅)GBA(Game Boy Advance):基于锂电池的惊艳代中体验升级

2001年3月发售的GBA虽然从发售起便称得上无敌,但也存在屏幕暗(比GBC暗)、导电胶皮不耐用以及电池仓卡扣断裂等问题。而改良机型GBA SP正好将以上问题全部解决。后来还发售了极小化的机型GBM。

GBA全家福

GBA SP(Game Boy Advance SP)

2003年情人节发售的GBA改良机型,用了技术成熟的充电锂电池,由此将原本因为使用干电池而束缚的功能彻底解禁。首先是自带光源(前光,后来还推出画面亮度更均匀的背光液晶版),机身也可以更轻薄并由此设计出了科技时尚风格路线的新造型。此外原版的按键胶皮导电换成金属片导电也彻底杜绝了游玩中按键失灵的现象。GBA SP是掌机继GBC之后又一个让随身游玩体验大幅进化的代中机型。

GBM(Game Boy Micro)

2005年9月发售的GBA新机型,外形依然走科技时尚路线,体积缩小到只有当时的普通手机大,虽然屏幕也相应缩小,不过由于采用背光透射液晶屏让画面的清晰度再上一个台阶,而几乎抵消了屏幕缩小的影响。

真·掌机GBMN-Gage

2003年10月发售的诺基亚N-Gage同时具有手机和掌机功能,在游戏方面不仅具备完整的游戏操作按键,还有足够的运存保证游戏流畅运行,次年5月又推出了重新设计的N-Gage QD,到2007年N-Gage则成为一项诺基亚手机的服务。

N-Gage QD

QD相比之前的版本尺寸有了一定的缩小,而且造型也更圆头圆脑一些,更重要的是用户打电话时终于是把机身正面贴在耳朵上了,不再像用初版时那样对着机器侧面打电话了。不过也取消了立体声扬声器和收音机功能。

N-Gage原版与QD版NDS(Nintendo DS):从小到大的多方向尝试

2004年末发售的NDS大家应该很熟悉了,双屏+触摸屏带来了超乎想象的玩法,更开拓了全新的蓝海市场,初版之后又陆续推出NDSL、NDSi、NDSi LL三个机型。

NDS全家福

NDSL(Nintendo DS Lite)

2006年3月发售的NDS首个改良机型,不仅缩小体积并回归了科技时尚外形风格,也由于采用背光透射屏让任天堂掌机迎来了彻底通透的背光亮屏时代,屏幕亮度问题彻底成为历史。

NDSi(Nintendo DSi)

2008年11月发售的NDSi由于移除了GBA卡槽而让机身更薄,也小幅增加了屏幕尺寸和相应的外机身尺寸。其增加的数字商店和摄像头在整个任天堂掌机家族中也是首次。

NDSi LL(Nintendo DSi LL)

2009年任天堂基于NDSi推出的加大版主机NDSi LL(欧美版名为XL,下文统一律称为LL),屏幕在未有任何分辨率提升的情况下拉大1.6倍(相对NDSi),机身也由此恢复了板砖尺寸。笔者玩该主机时没感觉到画面出现明显的锯齿马赛克,就是会感觉线条更粗,全白时偶尔会看到屏幕上的方块像素印。

NDSi与NDSi LL的大小对比PSP(PlayStation Portable):从稳步改良到前卫激进

PSP是国内老玩家乃至老数码爱好者都非常熟悉的掌机,也是GBA SP之后又一个在数码和时尚圈知名度非常高的掌机。生命周期中既有稳定保守的改良机型2000、3000,也有前卫激进的PSP Go,甚至有缩水廉价机型E-1000。

PSP全家福】

PSP-2000

2007年发售的轻薄化机型,一定程度改善了□键手感和残影问题。还增加了视频输出功能,不过由于输出到高清显示设备上后分辨率相对低又没有任何优化。因此效果并不理想。

PSP-3000

2008年发售的3000型增加了主机的色彩范围、提升了对比度,还基本上解决了困扰玩家的残影问题。

1000、2000、3000型的画面对比

PSP Go

2009年推出的PSP Go足以改变人们对索尼之前推出掌机新机型的保守印象,外形变化非常大,滑盖设计即便现在看起来也非常漂亮,纯数字主机的定位更是超越时代,但这个过于前卫的理念因为让零售商无利可图而在零售环节遭到集体抵制,最终惨淡收场。

PSP-E1000

2011年在欧洲地区推出的主打低廉价格的机型E-1000,删除了Wi-Fi功能、麦克风,扬声器也由以往的立体声改为单声道,是掌机领域首部只做减法的廉价版机型。

3DS(Nintendo 3DS):掌机史上首次代中机能提升

2011年任天堂发售了新主机3DS,回归了传统游戏市场并使用裸眼3D技术,机能也相比NDS大幅加强。生命周期中除了3DS LL,还有真正在性能上实现了代中进化的New 3DS系列,以及移除裸眼3D功能的2DS系列。

3DS全家福

3DS LL(Nintendo 3DS LL)

2012年7月发售的和NDSi LL走相同“加大不加量”路线的加大版3DS,但因为本身分辨率更高,因此用3DS LL游玩时并没有NDSi LL那种粗线条的感觉,此外也改善了功能键布局和开关键。

初版3DS与3DS LL

2DS(Nintendo 2DS)

2013年10月发售的低龄向廉价版机型,去掉了裸眼3D功能,外形也改为任天堂掌机家族久违的电子玩具风格直板造型。是任天堂首部做减法的廉价版机型。

New 3DS / New 3DS LL

New 3DS和大屏大尺寸版的New 3DS LL同时于2014年10月发售,是任天堂掌机乃至掌机史上首部代中提升性能的掌机。虽然在系统界面及日常应用的使用中都能明显感受到速度上的差异,不过New版专用游戏极少,远没有GBC那样的大量专用游戏阵容。此外New版的裸眼3D功能也因为采用双摄像头定位而使稳定性得以大幅提升,还增加了右侧的迷你小摇杆和两个肩键。

New 2DS LL

2017年任天堂推出的基于New 3DS LL但移除裸眼3D功能的机型,虽然正面看着比New 3DS LL略小,但因为优化了上下面板的布局,使得屏幕并未因此缩小。

New 2DS LL(中间)与两款New 3DS的同框合影PSV(PlayStation Vita):“退化”但解决了眼疲劳问题的2000型

2011年末发售的PSV作为PSP的后续机型,采用OLED屏幕将掌机屏幕显示效果再度提升一个等级,由于首发时正逢3G兴起甚至推出了3G版。后续也推出了2000和TV机型。

PSV-2000

索尼在2013年推出的PSV新机型,与PSP-2000同样走轻薄化路线,摇杆也进行了改进。不过由于将OLED屏换成了LCD屏,给不少人留下点退化的印象……事实上这个变化不仅在平时玩时很难察觉到,更解决了玩1000型时容易眼疲劳的问题,让更多玩家可以长时间游玩。

2000与1000型画面对比,其实也没差多少

PSV TV(PlayStation Vita TV)

2013年11月发售的移除了显示屏、摇杆按键与电池的PSV变种机型,其实已经是完全的电视主机了,输出到高清电视的效果意外不错。

NS(Nintendo Switch):或许有代中升级但大概率不会4K

说到本世代的NS了。NS目前推出的机型包括纯掌机的NS Lite、大幅延长续航时间的续航增强版以及刚刚发售的NS OLED版,其改进几乎都围绕掌机进行——就像前面所罗列的,掌机的代中改良版本往往更多注重于提升随时游玩的体验而非机能。

尽管NS同时拥有家用机身份而同期的PS4和XOne也都经历了机能上的代中升级,但任天堂着眼的多场景应用玩法+丰富独特的第一方游戏体验的NS模式已经被市场认可,这种情况下任天堂显然不会加入到索尼、微软的机能军备竞赛中去,在当前芯片全球缺货的大背景下强行上马更高性能主机更非明智之举。

那么NS未来到底会不会在代中提升性能呢?个人猜测会,毕竟市场有需要,目前强行移植到NS的主流3A大作的画面仍然无法让人满意,相当多的玩家想通过主流掌机随处游玩画面优秀流畅的3A大作的梦想仍未实现,但能够满足玩家此需求的Steam Deck已蓄势待发。

相比舅舅党们热衷的4K 60FPS的NS Pro,期待下基于当下NS的主机及掌机模式的分辨率来为主流3A大作带来点对点分辨率与流畅体验的“New NS”,或许更现实一些。

至于很多人期待的将屏幕提升至1080P,个人认为基本不用指望,因为提升分辨率需要更高配置支持,配置跟进后又会带来续航和成本提升的一系列问题。

代中提升屏幕分辨率在掌机历史上从未有过,而当下,不仅官方价格2680港币的NS OLED没有1080P屏幕,中档价位约3500元 RMB的Valve新掌机Steam Deck以及一众5000起价的游戏电脑也都没有,但8399元起价的ONE-GX1PRO达到1080P了……显然,成本仍然是当下制约掌机乃至游戏电脑的分辨率进一步提升的主要问题。

更多精彩

【UCG 523·524东京游戏展&秋季攻略224页合刊】发售,劲作收藏卡全面复活

《游戏·人》76辑发售:中国游戏文化专门志出新啦!

《怪物猎人 崛起》PC vs NS画面对比

 Switch OLED首发上手体验报告:全面改良、并未强化

UCG各平台开放征稿,投稿/咨询邮箱:[email protected],稿件如采用将在7天内回复。

UCG 文字编辑、美术设计、新媒体编辑、视频编辑招聘中:招聘详情见 招聘动态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